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王建涛的经历,那就是“逆袭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王建涛生于1978年,在河南一个农民家庭长大,中专文凭,直到18岁才第一次走出家乡。他来到深圳大亚湾,做起了核电发电机检修专工,二十七年里,申请了大约190项发明专利,手握142件专利授权证书,还获得中华技能大奖、全国技术能手、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、鹏城工匠等荣誉。
从一个中专生逆袭成为“发明家”,他是怎么做到的?——知识
到深圳去,开启奋斗之旅
王建涛是中国广核集团的一名核电发电机检修专工,王建涛介绍自己的工作时说,集团在运行的发电机有27台,每一年他都要前往不同的基地做检修,一旦开工就没有任何节假日。
1992年,王建涛如愿考上郑州电力学校的发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。这是一所中专学校,毕业后能“包分配”进入县电业局工作。
“大亚湾核电站忽然跑到我们学校招聘了”。王建涛带着好奇参加了招聘会。得知大亚湾核电站就在深圳,王建涛对这份工作的向往也更加坚定了,“那时候新闻里经常提到深圳,三天一层楼的‘深圳速度’,地理位置毗邻香港……这个机会真的太好了。”王建涛面试通过后,连夜坐火车赶回县城家中“给父母做思想工作”,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“南下”奋斗的旅程。
1996年,王建涛进入中广核,开始做起核燃料装卸系统的检修工作,一干就是10年。
持续学习,补欠下的“债”
在上世纪80年代, 中专还是许多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甚至有不少人觉得“只有学习好的人才能上中专”。王建涛说 ,“在那个年代,考上中专是很自豪的。”
但到深圳工作以后,王建涛的这种“自豪”很快转变成了“自卑”。王建涛在发明创造的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,但他也明显感觉到,这段路并不好走。“最大的困难就是我的知识不足。我得不停地去翻书,去学新的知识,当年念中专欠下的‘债’,现在要补上。”
“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学习,除了这个,可能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。”王建涛说。
1997年,他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华南理工大学,取得大专文凭以后。2002年考进中南大学,并取得本科毕业证书。
“所以不要问‘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?’,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就要好好珍惜。”王建涛感慨道。
报考清华,知识是最有力的“武器”
王建涛对清华向往已久。2018年,王建涛第一次申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,但首轮就被淘汰了。2019年,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开始招生,以设在深圳南山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培养地。王建涛幸运地入选这个项目,在深圳就能完成博士课程学习。
在王建涛的办公桌上,堆放着很多学习书籍,其中一本是用A4纸打印装订起来的全英论文,厚厚一沓,页脚已经泛起了褶皱。翻开内页,里面有许多王建涛手写的笔记,有的是英文单词的翻译,有的是重点标记,也有的是他准备向同事求助的疑问。
“现在我可以跟其他来自高校的同事在理论上进行平等、深入的交流,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。”在王建涛看来,知识是解决问题最有力的“武器”,这也是他在深圳最大的收获。
(作者:读特融媒实验室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尔街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